首頁 > 政務公開 > 法定主動公開內容 > 決策草案意見征集反饋 > 草案意見征集
根據《甘肅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導委員會辦公室關于開展2022年對市(州)人民政府履行教育職責評價工作的通知》(甘教明電〔2022〕85號)要求,我市高度重視,對照《2022年對市(州)人民政府履行教育職責的評價方案》有關要求,對2022年張掖市政府履行教育職責情況開展了自查自評,并形成了《自評報告》,現予以公示。若對自評內容有異議或意見,可通過張掖市人民政府門戶網站——政民互動——民意征集欄目進行反映;如無意見,將按程序向省政府教育督導委員會報送。
公示時間:2022年11月23日-29日
附件:2022年張掖市人民政府履行教育職責自評報告
張掖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2022年11月23日
2022年張掖市人民政府履行教育職責情況自評報告
按照省政府教育督導委員會辦公室統一安排,我市對照《2022年對市(州)人民政府履行教育職責的評價方案》及指標體系,實事求是地對4項評價重點、20項主要觀測點進行了自查自評,現將具體情況報告如下。
一、基本情況
全市有各級各類學校和幼兒園530所,教學點172個,在校學生188902人,教職工16282人。其中:幼兒園334所(民辦70所),在園幼兒38804人(民辦13262人),教職工3850人(民辦1483人);小學133所,在校學生74459人,教職工6037人;初中43所,在校學生38171人,教職工3234人;普通高中9所,在校學生21624人,教職工2099人;中等職業學校9所,在校學生12285人,教職工867人;高等職業學校1所,在校學生3364人,教職工137人;特殊教育學校1所,在校學生195人,教職工58人。
二、自查自評情況
市政府高度重視,召開專題會議進行安排部署,制定自評工作方案,開展督導調研,系統梳理、查漏補缺,全面組織開展自查工作。經自查,張掖市4項評價重點、20項主要觀測點指標任務全面完成。
(一)黨對教育工作全面領導不斷加強
1.落實黨委、政府領導聯系學校制度,實現“領導干部上講臺”制度化、常態化。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教育工作,市委常委會、市政府常務會多次聽取教育工作情況匯報,研究教育工作。深入落實黨委、政府領導聯系學校制度,主要領導帶頭深入學校一線調研,詳細了解思政課建設、項目建設等情況,同師生座談交流、上思政課、作專題報告7次,帶動其他市級領導和縣區黨政領導、學校書記校長等各級領導干部講授思政課近千場次。
2.中小學黨組織領導作用發揮的體制機制不斷健全。構建市、縣、校三級聯動體系,全面推行“四學”模式,開展專題學習500多場次,培訓1.4萬多人次。實行周調度、月小結、適時督導機制,指導全市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160所中小學(園)全部建立黨組織,全面完成黨組織班子優化調整和黨組織會議、校長辦公會議制度等議事規則修訂。
3.教材建設和管理持續加強。根據省定目錄,對各縣區、學校教材教輔征訂嚴格審核把關。將教材教輔使用、管理納入開學檢查、年度考核和責任督學督查范疇,開展中小學校本課程教材、教輔材料、課外讀物和幼兒園師幼用書專項排查及整改“回頭看”,教材教輔選用、管理進一步規范。
4.大中小學一體化思想政治教育體系基本構建。市委常委會、市政府常務會均專題研究思政課建設,加強統籌協調和經費保障,年內建設思政課“四大基地”20個、名師工作室9個,全面推進“大思政課”建設。開齊開足上好必修課,推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將思政課建設情況納入開學檢查和意識形態年度任務清單。實施思政課教師綜合素質提升計劃,近三年累計培訓教師3200人次,實現市級及以上培訓全覆蓋。按標準配備專兼職思政課教師,普通高中、中職、義務教育學校思政課教師師生比分別達到1∶172、1∶219、1∶320(標準為1:300、1:300、1:350)。
5.加強民族團結進步教育,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出臺《關于支持肅南縣建設各民族共同富裕先行區的實施意見》等文件,制定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創建工作方案和任務清單,創建縣級以上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單位38個。投資4709萬元,實施肅南縣游牧民定居工程配套幼兒園建設等項目14個。落實“三區”人才支持計劃,年內選派15名教師到肅南縣支教。肅南縣“牧童之家”普通話推廣基地被省上命名為“甘肅省家庭教育實踐基地”。
(二)教育重大部署及教育改革任務全面完成
1.“雙減”工作任務全面落實。印發“雙減”具體措施和校外培訓機構專項治理方案等文件,成立“雙減”工作專門協調機制。全市原172所義務教育階段學科類培訓機構全部“清零”。嚴肅查處違法違規培訓,各縣區制定出臺非學科類培訓機構設置標準(管理辦法),《中小學生校外培訓服務合同(示范合同)》使用達到全覆蓋。全面落實預收費監管措施,至目前,全國校外教育培訓監管與服務綜合平臺內監管賬戶核驗通過率92.21%,支付開通率86.86%。
2.教育評價改革穩步推進。制定改革方案和工作清單,建立黨委統一領導、黨政齊抓共管、部門各負其責的領導體制,召開會議研究教育領域綜合改革工作。推進中小學黨組織管理體制改革,印發實施思政課“四大基地”建設方案,全面推進學校思想政治工作。制定改革年度要點,建立季報制度,組織申報28個試點項目。開展臨澤縣、高臺縣政府教育履職督導評價,推動解決經費投入、布局調整等方面問題。持續規范中考高考成績發布宣傳和評價工作,著力破除“唯分數”“唯升學”等頑瘴痼疾。
3.高考綜合改革順利實施。市縣均成立改革領導小組,將工作成效納入黨政督考一體化平臺。印發《張掖市高考綜合改革工作推進方案》等文件,開展模擬選課走班、生涯規劃指導線上培訓等。申報建立“甘肅省普通高中新課程新教材實施省級示范區、示范校”。推動各縣區積極實施普通高中建設項目,大力改善辦學條件。年內補充普通高中教師76名,師資不足問題有效緩解。2022年,市財政投入35.6萬元、縣區財政投入181.08萬元保障高中學業水平考試。投資204.25萬元,改造維護標準化考點15個、考場937個。及時推送高考綜合改革信息,營造良好輿論氛圍。
4.教育督導改革卓有成效。制定出臺深化新時代教育督導體制機制改革實施方案,提出20條具體措施,改革任務全面落實。2020年以來對山丹縣、臨澤縣、高臺縣、甘州區政府教育履職情況進行督評。調整補充市政府教育督導委員會成員,市政府教育督導室在已有督政科、督學科基礎上,增設評估監測科,核增編制6名,督導機構健全;公開遴選年輕干部5名,選聘市政府兼職督學105名,督導人員足額配備。市、縣財政每年列入預算并及時撥付4-25萬元不等督導專項經費,由教育督導機構統籌使用。制定印發《張掖市政府督學開展督導評估工作補助費用管理辦法》。
(三)各級各類教育全面發展
1.學前教育普及普惠發展。市、縣印發《“十四五”學前教育發展提升行動計劃》,明確目標任務。開展小區配套園治理“回頭看”,鞏固提升配套園治理成果。開展臨澤縣學前教育普及普惠診斷督導和市級復核,順利通過省級評估。市上和試點縣印發《幼兒園與小學科學銜接工作方案》,市宣傳平臺展播13個宣傳片,全力推進幼小銜接、推廣“安吉游戲”,形成“安吉游戲指導手冊”,報送典型案例77個,促進課程游戲化改革。積極開展結對幫扶行動,3所省示范園與宕昌縣、康樂縣、肅南縣開展省級對口幫扶,16所省優質園與臨澤縣16所薄弱園開展“一對一”跨縣域幫扶,各縣區采取“點面結合、一所帶多所”模式開展轄區內幫扶。開展幼兒園名稱規范清理,各類幼兒園名稱使用規范;開展培訓機構專項治理2輪次。按規定配備學前教育專職教研員7名。
2.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印發《張掖市優化資源配置推動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具體措施》等政策文件,全面完善政策支撐體系,推動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制定問題整改方案,組織各縣區全面排查整改,切實鞏固義務教育基本均衡發展成果。下發通知,安排各縣區(重點是臨澤縣、高臺縣)對照優質均衡縣創建標準,逐校、逐項測算,查漏補缺,統籌解決突出問題,臨澤縣、高臺縣作為全省首批5個縣區中的2個被列入全國優質均衡先行創建縣名單。嚴格落實免試就近劃片入學、以居住證為主要依據的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入學等招生政策,依法保障13560名隨遷子女平等接受義務教育,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達到99.99%,56人以上大班額動態清零。持續深化義務教育教學改革,深化學校聯盟、督學責任區等教育共同體建設,德智體美勞育人體系不斷完善。
3.縣中質量持續提升。印發《張掖市“十四五”縣域普通高中發展提升行動計劃》,統籌安排縣中質量提升工作。將縣中發展情況納入縣區年度教育工作和政府教育履職督導評估,重點督查招生管理、生均公用經費保障、教師配備、學校標準化建設等方面工作,結果納入目標責任考核,并建立跟蹤整改和問責制度。通過督導,山丹縣政府制定了《山丹一中與育才中學置換搬遷工作實施方案》,完成了整體異地搬遷,山丹一中辦學條件全面改善;臨澤縣、高臺縣政府為本縣一中補充配備了10名緊缺學科教師。同時,各縣區積極實施教育建設項目、招聘教師,全面推進學校標準化建設。全市普通高中教育教學質量不斷提升,高考總錄取率達97.24%,本科錄取率60.82%,位居全省前列。2022年,總投資3343萬元,實施張掖二中藝術體育中心、肅南一中科技實驗樓、民樂縣第一中學分校圖書館、臨澤一中綜合樓及高臺一中、張掖中學、張掖市實驗中學高考綜合改革設備購置等項目,辦學條件持續改善;市財政安排本級重點專項資金500萬元,支持張掖中學“卓越高中”創建工作。
4.職業教育快速發展。制定下發《張掖市推動現代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加快“技能甘肅”建設的具體措施》等文件和2022年重點工作任務清單,協同推進落實。中職、高職生均經費分別達到1.67萬元、1.55萬元。六縣區均成立“一縣一校一中心”,持續開展職業技能培訓,培養掌握新知識新技能的技術技能人才,著力提升勞動者素質,有效促進穩就業、再就業。制定下發《全市職業院校學生實習突出問題專項整治實施方案》,嚴格落實實習安排“六不得”、時間工種“三不得”等規定,全年共有1816名學生在48家企業實習,實習工作順暢有序。
5.民辦義務教育規范發展。全面停止民辦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審批,全市范圍內現無民辦義務教育階段學校。
(四)教育保障持續加強
1.全面落實教育經費政策。2021年,全市一般公共預算教育支出26.9億元,較上年增加0.32億元。在校生生均一般公共預算教育支出較上年分別增長0.93%~2.04%不等。對全市所有學校(含校外培訓機構)2020年以來各類教育收費行為開展專項檢查,加強教育收費管理。市縣區分別制定1000-1800不等的普通高中生均公用經費財政撥款標準,足額列入財政預算并撥付到位,2022年全市共撥付3085.39萬元。制定下發《張掖市義務教育階段學校課后服務經費保障實施細則(暫行)》,各縣區制定相應經費保障辦法,按財政補助標準足額列入本級財政預算并按時撥付。
2.持續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健全中小學教師工資隨當地公務員待遇調整聯動機制,無拖欠中小學教師工資待遇現象。2021年,我市義務教育學校教師年平均工資為74802元,比當地公務員高4804元。堅持把師德師風作為第一標準,制定任務清單,開展專項行動,建立健全師德師風建設長效機制。下發《關于認真落實<甘肅省中小學教師減負清單>切實做好中小學教師減負工作的通知》,全面清理中小學督查檢查評比考核事項。積極整合教科所、電教站職能和資源,有序推進教師發展中心建設。
3.加快推進教育信息化步伐。將構建教育信息化共享融通新體系納入張掖市教育現代化規劃綱要和實施方案,納入對縣區教育工作目標責任考核指標體系。統籌義務教育薄弱環節改善與能力提升補助資金,采購信息化裝備191套,建設互動教室120余間,聽課教室1000多間,1.3萬名學生參與“三個課堂”教學活動。9個案例入選、入圍國家“三個課堂”建設與應用區域和學校創新案例。穩步推進理化生實驗操作考試標準化考場建設。積極爭取財政債券資金支持,深入落實網絡安全責任制,有序推進未成年人網絡環境專項治理行動,全年未發生網絡安全事故。
4.狠抓學校安全工作。大力推進學校安全管理標準化建設,持續鞏固全市校園安防“四個100%”建設成果。充分發揮校園安全生產工作小組統籌協調作用,狠抓部門協調聯動,形成工作合力。扎實開展校園欺凌暴力專項整治和掃黑除惡專項斗爭治理,學校重點部位設立舉報電話公示牌,常態化落實校園欺凌和暴力等月排查臺賬及簽字承諾制度,有效防范校園欺凌暴力事件發生。多措并舉抓好防范學生溺水安全管理,重點開展防溺水安全知識和自護自救技能教育,織密安全防護網。健全完善家校協同育人、師生常態化安全宣傳教育工作機制,切實提升廣大師生及家長安全防范意識。
5.大力推行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教育。制定《張掖市新時代語言文字示范校創建實施方案》,組織開展市級示范校創建及評估驗收工作,計劃創建69所,評審命名70所,擇優推薦26所學校(園)創建省級示范校。
6.加快推進體育美育勞動教育一體化建設。制定出臺全面加強新時代中小學勞動教育、學校體育和美育工作的具體措施,印發《張掖市加強學校體育美育勞動教育教師配備和場地器材建設三年行動計劃(2022—2024)》,配齊配強教師,新招錄音體美等專任教師32人,配備教研員21名,全市體育美育勞動教育課開課率達100%。
三、2021年義務教育基本均衡發展國家督導檢查發現問題整改情況
2021年國家教育督導檢查組對山丹縣義務教育基本均衡發展反饋問題共12個,至目前,已整改11個(至3月整改9個),整改率達91.6%,1項正在持續整改。前期已上報9個問題整改情況,現將其余3個問題整改情況報告如下:
(一)完成整改問題(2個)
1.關于“問題10:縣城學校的部分指標生均值普遍偏低,農村學校比較高,部分單項指標校際差額較大”整改情況:擴建城關小學運動場6874.28平方米,新建山丹二中運動場館2103.38平方米,改建南關學校運動場,持續增加學生運動場地面積。重點維修改造山丹二中、南關學校、東街小學、城關小學等學校老舊教學用房12684平方米,擴大城區教育資源。同時,利用鄉村學校部分閑置資源建設學生勞動實踐基地,化解城鄉學校占地面積不均衡矛盾。
2.關于“問題11:有3所學校占地面積不足”整改情況:將東街小學、南關學校老舊教學樓列入2022年義務教育薄弱學校改造能力提升項目進行了全面維修改建,重新規劃設置功能室,增加音樂、美術功能室各6間;調整山丹馬場總場中學建制,將高中部480名學生并入山丹一中就讀,將南關學校部分初中學生分流到育才中學,有效增加了生均資源占比。
(二)正在整改問題(1個)
關于“問題12:全縣小學、初中班額和校額不達標”整改情況:根據《山丹縣2021-2030年學校布局調整規劃方案》,西街小學和培黎中學建設項目將在2023年8月完工投用。目前,培黎中學項目已完成4棟教學樓、1棟公寓樓主體工程,西街小學項目已完成3棟教學樓主體工程,項目正在有序推進。待這2個新建學校項目完工后,大班額、大校額矛盾將徹底消除。
四、存在問題
(一)思政教育整體品質有待進一步提升。“大思政課”體系建設需有效完善,全市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指導委員會在思政課建設研判、培訓、評估、示范、引領、指導等方面的作用需進一步充分發揮;利用大中小學思政課“四大基地”開發精品研學路線、培育金牌講解隊伍、打造精品課程、增強思政課的親和力、針對性方面還需加強。
(二)教育領域綜合改革需持續深入。一是家長的成才觀念和攀比心理一定程度上影響教育評價改革,社會各界教育評價觀念有待持續轉變,選人用人機制需進一步完善,協同推進合力需進一步凝聚。二是部分縣區教育督導職能有待進一步加強。
(三)各級各類教育高質量發展步伐還需加快。一是學前教育雖然實現了高入園率和高普惠率,但仍存在“公熱民冷、城強鄉弱”現象,特別是公辦園布局還需進一步優化。二是隨著城鎮化的加快,義務教育學校呈現出“城市擠、農村空”趨勢,一定程度上制約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三是普通高中教育盡管多年來質量不斷提升,位居全省前列,但還存在同質化現象,多樣化、特色化不足的問題。四是職業教育產教融合不深、校企合作不夠、“雙師型”師資不足等問題依然存在,尤其是培黎職業學院尚處于起步階段,工程建設資金缺口大,師資力量緊缺,人才引進困難,辦學層次、師資力量、人才培養、保障能力等方面與省內外同類高職院校存在一定差距。五是校外培訓機構監管和治理力度還需持續加大。
五、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持續加強黨對教育工作全面領導。持續完善市委教育工作領導小組協調運行機制,進一步健全中小學校黨組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加快構建高質量黨建工作體系,拓展深化“紅燭先鋒”黨建品牌創建,持續開展黨支部建設標準化星級爭創活動,實現以高質量黨建推動高質量辦學治校和教書育人。健全完善“雙培養”機制,注重對骨干教師、高級教師的政治引領和政治吸納。認真貫徹落實教育部《關于進一步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思政課建設的意見》,以“選修課+必修課”為基本框架,加強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核心內容的思政課課程群建設,建立縱向各學段層層遞進、橫向各課程相互配合、必修課選修課相互協調的思政課體系,實現課程目標、課程設置的有效貫通。充分發揮大中小學思想政治理論課名師工作室教學示范和科研帶動作用,用好大中小學思政課“四大基地”,豐富教學資源,完善教研機制,推動學校思政課高質量發展。
(二)持續深入推進教育領域綜合改革。一是加大教育評價改革宣傳力度,引導家長樹立科學成才觀,促使孩子健康成長、全面發展;對標三個指南,組織開展辦學(園)質量評價工作,重點開展普通高中學校辦學質量督導評價;強化督導檢查,推動各地各校嚴格對標對表,將《任務清單》和《負面清單》中所列事項落到實處。二是針對高考綜合改革難點問題,及時召開領導小組會議協調解決;創新宣傳方式,以學校為重點,加大高考政策宣傳解讀力度;持續解決學科結構性矛盾。三是積極與上級有關部門和各縣區銜接,強化縣級教育督導機構設置及人員配備,進一步理順教育督導工作體制,確保教育督導機構獨立行使職能,發揮教育督導在推動教育高質量發展中的保駕護航作用。
(三)大力推進教育事業優質均衡發展。一是全面實現學前教育普及普惠發展。深入推進晉等升級、結對幫扶等學前教育十大行動,推動優質教育資源共建共享,縮小城鄉和公民辦園之間差距,不斷提升保教質量和普及普惠發展水平,切實滿足人民群眾幼有優育的美好期盼。二是積極推動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縣創建。加快布局結構調整,新建改擴建一批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做強做優一批集鎮、區域中心學校,推動全市教育資源配置向集約高效型轉變,著力構建優質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務體系,持續解決“城鎮擠、鄉村弱”問題,實現義務教育城鄉一體化發展。堅持高起點謀劃、高標準推進、高質量達標,對標對表、查漏補缺、整改提升,指導臨澤縣、高臺縣完成全國首批義務教育優質均衡先行縣創建工作。三是深入推進普通高中多樣化發展。實施“十四五”縣域普通高中發展提升行動計劃,緊盯構建全面培養體系、優化課程實施、創新教學組織管理、加強學生發展指導、完善考試招生制度、強化師資和條件保障、推進多樣化特色化辦學等重點任務,統籌推進普通高中新課程改革和高考綜合改革,抓好張掖中學“卓越高中”創建工作。四是著力推進職業教育提質增效。充分發揮“技能甘肅”領導小組職責,在確保年度工作任務全面完成的基礎上,重點在中職學校辦學能力提升、“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三教”改革、助力鄉村振興、塑造職業教育改革發展新優勢等方面聚力顯效。著力推動培黎職業學院體制轉型,深化合作辦學和對外交流,支持培院融入“一帶一路”高校聯盟開展國際合作。
(四)強化教育發展支持保障政策落實。一是持續加大教育經費投入。制定職業教育生均差異撥款標準,按學科分專業撥款,并將績效理念和績效要求貫穿于中職教育經費分配使用全過程,體現目標和結果導向。加強部門聯動,積極爭取更多政策、項目、資金支持培黎職業學院建設發展,加強與省上匯報銜接,盡快爭取培黎職業學院管理體制調整,以破解學院建設發展中遇到的困難、特別是經費緊張的壓力,整體提升發展保障層次和學院辦學水平。同時,進一步落實政府對普通高中教育投入主體責任,完善普通高中經費投入機制,強化公共財政對高中教育的保障作用。積極爭取省上加大課后服務獎補資金力度,緩解地方財政壓力。二是持續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加強教師思想政治和師德師風建設,實施基礎教育強師行動,全面落實教師工資保障、鄉村教師生活補助、班主任津貼、職稱評聘等政策,不斷提升教師的政治地位、社會地位、職業地位。大幅減輕教師非教學負擔,破除教師管理制度機制障礙,促進教師安心從教、潛心育人。進一步加大體育美育勞動教育教師補充力度,強化師資力量,全面提升體育美育勞動教育水平。積極爭取加大體育美育勞動教育教學功能場地建設力度,依托街道、社區等服務性基地拓展教育資源,加強體教融合、社區融合和家校融合,促進體育美育勞動教育深入開展。三是持續落實“雙減”政策。進一步健全完善教育行政部門與發改、財政、人社等相關部門的協調機制,加大對課后服務資源、資金、人員隊伍的保障力度,建立前期規劃、中期督導、年度考核的監管機制,督促指導縣區和學校完善課后服務實施方案和考核評價辦法,統籌做好學校課后服務人員調配、服務監管、經費保障、安全管理等各項工作,確保課后服務規范化、制度化、常態化開展。強化學校常規管理,提升課堂教學效率和作業管理質量,讓學生在校內“吃飽吃足”。積極回應社會關切,做好校外培訓機構治理政策解讀宣傳和正面輿論引導,加大專項治理力度,全面規范校外培訓機構管理運行。四是常態化抓好校園安全。嚴格落實安全管理責任制,圍繞8個方面,62項建設標準和47項管理標準,全面提升學校安全管理整體水平。扎實落實“四個一”工作舉措,切實解決突出問題,防范化解重大風險隱患。常態化開展學校安全綜合督查,建立臺賬跟蹤銷號整改,堅決遏制校園安全責任事故及欺凌暴力事件發生。狠抓學校安全日常管理和督導考核“兩條線”貫穿年度始終,推動各項工作有力有效落實。